中午好,我是大表哥。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而过年期间,不少农村地区会出现“相亲热”。
2018年,新华社曾在安徽调查发现,在安徽省潜山县一个2000多人的村庄,30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就有50多人。
这样的村落,被称为“光棍村”,这已经成为一个愈发严峻的社会问题。
早有媒体推测,到2020年,将有3000万光棍在街上游荡。 3000万,这个数字接近加拿大的总人口。
光棍危机真的会爆发吗?一旦到来会有什么影响?
3000万光棍儿
日本NHK曾推出一部纪录片《光棍儿:中国结不了婚的男人们》,聚焦过中国甘肃农村的光棍问题。
42岁的马云飞喜欢上了27岁的保险推销员罗倩,他现在的主业是按摩师,开着几家按摩店。 罗小姐也知道老马的心意,对此她的回应是:“马总,你现在事业好了,如果你能在海边给我买套海景房,咱们还是可以考虑的。”
尽管罗倩因为是超生,没有身份证,但仍旧有不少人追求。
相亲时,罗倩“随意”地说要买3万块一套的保险推销软件,马云飞没有表示,她借口回公司打卡,结束了这场相亲。
另一位单身男性杨瑞卿,是长途汽车售票员,目前已经相亲了20多次。这次他的相亲对象是个年轻的女孩。
他们相约在公园赏花。本来两人相谈甚欢,结束的时候,女孩突然问杨先生:“你会给我20万吗?”
杨先生自觉回答的很得体,没有明确表达给或不给,只是在试探女孩,看女孩究竟是把自己当做取款机,还是真心想过日子。
不过女孩回去之后直接就把杨先生拉黑了。
马云飞和杨瑞卿的遭遇,并不是特例,而是无数农村大龄男青年正在遭遇的现状:彩礼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光棍村开始出现。
国家统计局官网今年1月份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大陆男性人口为71351万人,女性人口为6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100(男:女)。
2018年末各年龄段男女性别比数据显示,在1994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中,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突破110。 其中,20-24岁性别比为110.98;15-19岁性别比为117.7;10-14岁性别比为118.46;5-9岁的性别比为118.55;0-4岁的性别比为114.52。
也就是说,中国的年龄失衡主要集中于正在进入婚姻的年轻人群中,每100个适婚男子中就有10个无法匹配到同年龄段的适婚女子。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曾公开表示,“保守估计,中国未来30年将有大约3000万男人娶不到媳妇。”
性别比失衡对婚姻的直接影响,就是“婚姻挤出”: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为多出数千万男性变得拥挤,使得多出的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
打个比方,浙江农村比江西农村普遍富裕,浙江农民可能找一个江西的老婆,江西农村的又可能找一个贵州老婆,但贵州农村的男人呢?无疑是被挤出去了。
消失的女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光棍?
一句话,原本和光棍们适配的女性,在出生的时候就消失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提出了一个“失踪女性”的概念,被用来指代那些因人为干预因素没能来到这个世界或者因性别偏好较早死亡的女性人口。
根据阿马蒂亚·森的估计,全世界约有1亿多名女性因为人为性别选择而失踪,其中中国和印度是重灾区。
女孩消失是一个历史性现象,但至今仍在中国延续。
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除黑龙江、西藏、宁夏和新疆4个省区,其他省区的婴儿死亡率性别比在当年均属“非正常”。
在状况最恶劣的江西,男婴死亡率是3.136%,女婴死亡率却达到了7.850%。
经济越落后的地区,越需要男性维持生活,男权社会体系更加根固,但“独生子女”政策,加剧了对性别的筛选,很多人更只愿意生男孩传宗接代,剥夺女孩的出生权。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第一孩的性别比为113.7(男):100(女),已开始接近正常比例,但到第二孩就迅速升至130:100,第三孩更是猛增至162:100。
除了“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农村男性还面临着婚姻上的地域挤压,女性外流。
源于1990年代“井喷”式的社会流动,女性在流动中融入城市的概率远远大于男性。女孩她们大多嫁给了远离乡村的地方,要么城市,要么离城很近的城郊,致使农村男性能够配对的女性更少。
另一方面,就是农村越来越重的彩礼。
网上曾疯传过一张彩礼地图。有的是“万紫千红一片绿”,万紫是1万张5元钞票,千红是1000张百元钞票,一片绿是一片50元的钞票,算下来15万起步。
在人均收入3万左右的农村地区,无异于天价。尽管有部分女方家庭同样反对“天价彩礼”,但彩礼还是水涨船高。
说到底,稀缺的女性,过剩的男性,是在遵循市场规律。
美国学者瓦莱丽·M.赫德森有一本《光棍危机》,书名是光棍,大量篇幅却是杀死女性的种种方式。
作者: 瓦莱丽•M.赫德森 / 安德莉亚•M.邓波尔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启示
译者: 邱彰 译
出版年: 2016-8
豆瓣网友@车前当道有条短评:
光棍们找不到的妻子,就是早在20年前就被性别选择所杀死的女性。女性失去了生存权,男性失去了生育权,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而女性消失的悄无声息,男性却变成了社会问题。
为什么光棍多的社会是危险的
很多女性朋友看到这里会说:“光棍活该啊”、“和我有什么关系?”或许还会认为是好事一件:女性择偶的选择面更宽,择偶标准可以更高,高额的彩礼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
但光棍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险,很多人都没看到的。
今年,“湖南16岁少女遭囚禁性侵24天”的新闻让人震惊,让人震惊。
还有很多。
2014年9月4日,安新县淀南西白庄村一13岁女孩董某上学途中遇害,犯罪嫌疑人高某某被警方抓获归案。经讯问,高某某供述了9月4日早晨6时30分许,路遇上学途中的董某,临时起意,将其强行拉扯至玉米地中强奸杀害的作案事实。高某某,男,42岁,未婚独居。
2015年,23岁的河南大学生张琳琳,从郑州古荥镇家中出门返校,途与家人失联,嫌疑人是黄某供述了抢劫杀害张琳琳的犯罪事实。黄某,男,58岁,未婚。
作家罗伯特·赖特曾在《道德动物》一书中写过“让众多男性没有妻子不只是不公平,而是危险”。
这些因为无法婚配长期处于严重性压抑状态的男性,逐渐成为典型的社会边缘群体,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潜在”社会问题。
《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 2012年)》的数据显示:仅2009年4月到2010年年底,短短1年时间,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9165起,解救拐卖儿童9388人,解救拐卖妇女1.8万人。
被拐卖的妇女,是儿童的两倍。这还是破获的。
电影《盲山》讲了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被解救的故事。
《光棍危机》的作者赫德森写到:“女性的稀少反而让她们变成变成被当作财产而占有的对象,无论她是少女、妻子或寡妇。甚至,会把她们看成商品进行买卖,对她们的监控反而更严。”
而光棍的行为倾向,就是更容易投入淫乱暴力活动(比如身体侵害、吸毒酗酒、抢劫、性犯罪),因为这样的人群得不到社会认可,享乐时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光棍问题的危险不只是对女性,而是对全社会。
这也是为什么说“光棍越多的社会越危险,女性较多的社会才是安全的”原因。
经济学家莉娜·埃德伦德估算,性别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暴力和财产犯罪就增长6个百分点。
这比较好理解。通常,男性比女性更暴力和更反社会,在社会底层(无业、流动)的男性更是如此。
而在男性中,统计数据显示未婚男性犯罪比例高于已婚男性。这也很好理解,组建家庭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没有成家,常常意味着没有顾忌。
未婚+底层,让光棍人口成了不稳定因素。
性别平等,和你我都有关系
关于光棍危机,这些年,不少专家学者支了些招。
相对靠谱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毛寿龙的建议,他认为可以适度推动移民政策改革,让更多的外国女性能够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
也就是“跨国联姻”,在农村,被称为“进口新娘”。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滞留在中国的越南新娘总量应已超过10万人。
不过,“进口新娘”除了面临语言障碍,沟通不便,找工作困难,可能会给原本就不富裕的男方家庭造成负担外,还面临着法律的问题。
在解决性别失衡问题上,韩国堪称典范。1990年,韩国男女比曾达到116.5,与中国相近,但2007年至今,都控制在107-108,整个社会对男孩的偏好明显下降。
韩国把重点放在促进性别平等上:设立韩国妇女发展机构,促进妇女参与社会发展,享有社会福利;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女童权益、反对歧视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法律;经济上保障女性就业。
关注光棍危机,关注的是更深层次的性别平等。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性别偏见的受害者,比如男性要挣钱养家,女性就要相夫教子,本质上这都是社会观念操控的结果。 希望我们活在性别愈来愈平等的社会。